学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必须把它同马克思列宁主义、毛泽东思想、邓小平理论、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进行学习,把握精神实质,真正学通弄懂。一是要认真研读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党章。二是要认真研读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》第一、二卷。三是要认真研读习近平系列专题论述摘编。四是要认真研读习近平系列工作文集。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,是法学界、法律界的重大政治任务。
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、精神实质、丰富内涵、实践要求,在多思多想、学深悟透上下功夫,在系统把握、融会贯通上下功夫,在学以致用、知行合一上下功夫,切实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。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回答了法治中国建设为了谁、依靠谁的问题,科学指明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立场。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、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,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坚持为了人民、依靠人民。要把体现人民利益、反映人民愿望、维护人民权益、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。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,系统研究谋划和解决法治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,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,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。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推进全面依法治国,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。”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,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,加强人权法治保障,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。
尊重人民主体地位,尊重人民群众在实践活动中所表达的意愿、所创造的经验、所拥有的权利、所发挥的作用,通过不断深化立法、执法、司法公开,扩大人民群众知情权、参与权、表达权、监督权,注重广察民情、广纳民意、广聚民智,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,使全面依法治国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中。
法院要认真组织学习《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》,不断提升司法质效,以接续奋斗的姿态服务中心工作,以更加主动姿态推进综合治理平安建设,努力以高质量司法服务高质量跨越发展。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,切实保障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合法权益,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,加快新旧动能转换、推动经济转型升级,打造优质营商环境,促进民菅经济健康发展。开辟民营企业涉诉纠纷“绿色通道”,为民营企业提供立案、审判、执行、破产等“一站式、全流程”顺畅便捷服务,尽可能让诉讼当事人最多跑一次,打通司法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。加大力度巩固“基本解决执行难”成果。严厉打击非法集资、金融诈骗犯罪,强化追赃挽损,防范次生风险;围绕精准脱贫攻坚战,依法严惩侵害农村留守儿童、孤寡老人、残疾人合法权益的犯罪,妥善审理涉贫困人口就业、医疗、劳动保险等民生案件,加强对扶贫对象的司法保护。依法严惩扶贫领域的职务犯罪,重点打击挤占挪用、虚报冒领扶贫惠农资金等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,为扶贫工作提供优质法治环境。坚决贯彻依法严惩方针,对黑恶犯罪零容忍,推动专项斗争不断实现新突破,从严从实从细抓好线索排查、专案打击、综合治理等工作,紧扣“深挖根治”阶段性目标,严厉打击黑恶势力“保护伞”,严惩把持基层政权、操纵破坏基层换届选举等行为,深挖黑恶势力及其“保护伞”犯罪线索并第一时间移送有关机关,坚决撕破“关系网”、斩断“利益链”、打掉“保护伞”。
发挥司法裁判引领作用,扩大典型案例宣传,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和熏陶,增强法治理念、提升道德修养。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,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。全面依法治国,必须紧紧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来进行,把社会公平正义这一法治价值追求贯穿到立法、执法、司法、守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,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、每一个执法决定、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,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耀人民心田,构建法治社会,为人民服务。